学业引领 行业启迪 从业激励
北京大学张兴教授做客南湖讲坛
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9月7日上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特邀北京大学张兴教授做客第151期南湖讲坛,在成学楼106教室为广大师生作 “微电子——信息社会的基石”主题讲座。校长李崇光,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梁意文及专业教师代表与学生代表共同聆听。
张兴从微电子概论、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集成电路技术的战略地位、集成电路的产业链、Moore定律与我国集成电路发展概况六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他以电灯泡中的二极管为例,由浅入深地讲述了微电子的必要性。围绕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子产品,张兴巧妙地引出了集成电路。软件、微(纳)电子、计算机和通信与光电子支撑着社会中大大小小的信息串联,其中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交换和信息存储每个环节又相互贯通,时刻牵动着信息安全与信息管理。他表示,实现社会信息化的网络及其关键部位,不管是各种计算机或是通讯机,他们的基础都是集成电路,可以说集成电路就是信息社会的基石。
张兴指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美国的芯片限制政策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通过这一时代背景,他从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带动作用与集成电路对国家安全的作用两个角度切入,深刻细腻地陈述了集成电路技术的战略地位。他强调,在集成电路强盛发展的同时,国家安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武器装备水平与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也有密切关系。
在谈到集成电路的产业链组成时,张兴表示,集成电路的产业链由上、中、下游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上游包括EDA/IP软件、半导体设备与半导体材料,中游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三方面,而下游则是半导体终端的结构需求。通过对集成电路的产业链组成的介绍,他阐明了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从1956年五校在北大联合创建半导体产业、1976年我国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1KDRAM在北京大学诞生,到现在国家政策、地方政府全面支持、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更是成为了一级学科,未来十年将是我国微电子产业的黄金时期。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表现出极高热情,大家畅所欲言,交流观点。张兴表达了对青年学生的期望与认可,希望学子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信息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兴,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中国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分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微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信息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副理事长,国家重大专项02专项总体专家,三届973首席科学家,科创板技术专家。主持20余项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攻关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3部,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记者 林子意 徐桂婷
编辑 丁炜刚 赵颖